光学精密测量
负责人:肖连团光学精密测量团队聚焦非经典光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单光子成像与量子精密测量,构建了从光源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体系,成果应用于环境感知、生物检测及国防安全等领域。
光学精密测量团队聚焦非经典光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单光子成像与量子精密测量,构建了从光源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体系,成果应用于环境感知、生物检测及国防安全等领域。
新型传感与成像技术团队围绕复杂环境目标成像与追踪、单光子/单像素探测成像及智能传感与红外灵敏测控等方向展开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探索
混沌激光与光纤传感团队入选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团队依托于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精密测量物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面向国家通信与传感战略需求,开展基于混沌激光的光纤环衰荡、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物理层保密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极端环境智能感知与应用
本团队目前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5名,工程师1名。团队研究内容涉及到光学工程、物理科学、电子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在光子晶体滤波、荧光辐射增强、多物理场隐身、零空间介质对光场调控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原创性成果。
微纳非线性光学团队聚焦微纳激光器、非线性效应及超构表面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与频率转换器件,推动其在生物医药与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团队承担多项国家基金项目,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化应用,紧扣全国和山西省新能源发展战略部署,开展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光伏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红外/X/γ射线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功能材料等方向的研究。
本课题组围绕微纳结构调控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及其在光电探测中的应用,研发了高性能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高性能光电探测器。相关研究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bulleti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photonic research, optics express, 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C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施引论文包含了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专业学会Fellow等领导的本领域代表性研究小组所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封面论文出版在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9)上。
团队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新型功能器件构建与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团队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基金2项。2015年入选香江学者计划,2019年入选(IYPT2019)中国青年化学家。
团队拥有完整的科研团队,从先进功能莫尔材料的制备(樊晓鹏)、新型莫尔器件的设计(谷志远)、莫尔器件的制备(刘一凡),光电性能测试(黄小勇)和光电互联通讯器件(赵彤),协同合作,分工明确。
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关键共性技术,以凝聚态物理为研究基础,重点开发清洁低碳能源转换技术。
本团队聚焦稀土离子的独特光电特性,致力于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器件集成研究,核心方向涵盖闪烁体、长余辉材料、近红外发光及白光LED用荧光粉四大领域,推动其在显示、医学影像、国防安全与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应用。
新型低维功能材料
团队 2011 年成立,现有 8 名固定研究人员及 24 名在读硕士生,主持项目 30 余项,经费 360 余万元。聚焦以多种计算方法探索微观体系新现象,为实验现象提供理论解释。
本团队成立于2013年,研究方向涉及量子物理与量子光学、粒子物理、引力与宇宙学等物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目前,研究组有12位老师,其中,1人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研究组现已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横向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项,国家基金委理论物理专项2项,山西省面上基金3项,青年基金6项,横向2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1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